怎么确定是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658776.html

芦苇

神木市第五中学

青年教师

1

1

推荐

书籍

《杜甫传》是冯至先生融合自身的人生经验、创作体会和研究心得,历时十年创作的一部关于杜甫的人物传记。他站在读者的角度,由诗人写诗人,采用“以杜解杜”的方法,将审美情绪与史学意识恰当地融合在一起,用一个现代人虔诚的心与虔诚的手尽量还原给我们一个唐代的杜甫。这部《杜甫传》可以说既具有信史的资格,又具有较高的文学性。

“谈谈对杜甫的认识吧。”应聘领导一边在悠长悠长的酒店走廊不停步,一边回头问跟在后面应聘的丫头。

应聘女孩的眼眸恍若燃烬煤油的灯捻,刚刚还热切渴盼地放着光芒,此刻,已经暗淡失色,嗫喏着:“这个,老师在课堂上没有细细品析和精讲……”接下来她就不知道该网罗个什么借口了,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

关于杜甫,不是老师没有讲,而是在她的脑海里只剩下“忧国忧民”“抑郁顿挫”等寥寥的词语了——她不敢大肆海谈“诗圣”如此伟人。

之后,女孩顺利地应聘到另外一所中学,这所中学没有问“认识杜甫”之类的专业问题,只谈了自己熟悉的家乡和实习的感受,这些对她来说轻车熟路,应答起来更加自如。

时间久了,这个专业问题看似日渐被遗忘,那压在心头的遗憾如同泥石流,不知道哪一场大雨之后会顺势爆发。只有在整个厅堂阒无一人的时候,当年的梗会悲伤地涌上心头,给她的心灵一击,从头到脚地麻木难过。

这个女孩就是我。网购冯至的《杜甫传》,是在多年后的一个午后,我想要补上这缺失的一课——尽管,当年那个提问的老领导已经退休赋闲在家了。我不为博得别人的欢心,只求自己心安。

《杜甫传》不是很厚,但是,我读的及其认真,正襟危坐,不断地用笔圈点勾画,繁多的古体字和生僻字,不遗遗漏地查字典,搜百度,标拼音,注释义……从杜甫的十四代之前读起,杜预这个晋代名将也脑补了不少的历史常识。

原本,杜甫出身一个有悠久传统的官僚家庭,祖父杜审言是五言律诗的奠基者,父亲杜闲是咸阳郡守。他的青年时代跟当时的文人墨客一样,有过两次的漫游经历——他先是在吴越(江南)一代,渴盼结交有权威的人士,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二度游历到齐赵(山东)一带,据说他的父亲在山东兖州司马,这一时期的杜甫也和大多数年轻的有志之士一样,裘马轻狂。

书中说:这两次的游历恰巧跟李白相反,不然他们的相识可能会早十几年。他们的会晤成为文坛史上的佳话,李白游侠与求仙的诗风在当时也对杜甫有了些许影响,只不过是他生命中的一段插曲而已。长安十年,是杜甫渴盼官职,又渴盼自由的十年,遭遇安史之乱是他一生中的灾难——“他由于仕进要求的失败认识了统治集团的腐败,由自身的饥寒接触到百姓的疾苦”,也成全了自己由诗人向诗圣的延伸,留下了“三吏三别”等著名的经典诗作。

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他的老年生活,两度生活在成都的浣花溪,当他所依仗的权势都消逝不再之时,他的生活陷入了困顿,《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多么形象地记录了在草堂的生活现状呐。冯至先生认为,当时的杜甫生活在那样一个封建统治阶级只为巩固自己权势地位的时候,他的见识,他的胸怀,早已超过了他自身的局限。

原本作为官僚的后裔,他完全可以过另外一种生活,可是,是什么导致他的生活如此窘迫和困乏呢?究其原因,那就是杜甫自身的价值取向问题了——他一边为百姓哀怨,同情他们的遭遇,一边又把所有的希冀寄托在统治阶级身上。

当他晚年居无定所,携家带口蜗居在湘江的一艘小渔船上,残酷的现实如同残酷的寒冬,他们一家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当他沦落到在集市上卖草药换取口食的时候,那是一种怎样的辛酸和无奈呢。如果说冯至先生的小说《白发生黑丝》基于现实的话,那么,苏涣的出现着实给了读者不小的慰藉。

——湖南兵马使臧玠叛变了,士兵们在大街小巷奸杀掠夺,突如其来的事变,让生活在湘江渔船上的杜甫又一次经历了战役。这一次,是苏涣帮助他们逃脱……遗憾的是,经历这次变乱后不久,杜甫就在这年冬天,病逝在湘江上的船中……

合上《杜甫传》的好些天,我都无法从他的悲凉中走出,抑郁沉哀一如郁郁不得志的杜甫。过了些时日,严寒中挤出一丝阳光,我以为走出了这些阴霾,遂提笔写写自己的感悟。可是,写的时候,两腿藏在桌子下面战战,肌肉空乏,恐怕都挤上心尖了吧!

前些日子执教舒婷的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感动她们这一代人在时代的灾难面前,坚守内心,将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结合。这一点,她一定从杜甫身上有所感知吧,我想。

投稿征集

现面向基层青年团员,征集读书感悟,下次出镜的也许就是你,入选者可获得共青团神木市委赠送的限量版小团团一对,心动不如心动,如需投稿请添加,了解具体投稿细节。

青年读书汇

团团邀请喜欢阅读你加入神木青年读书汇,让我们共同投身阅读中,成为在开卷有益中收获本心的青年,成为那个繁星点点的星空,收获静谧自然和洞穿灵魂阴霾的信仰之光。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zhouzx.com/hzsh/10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