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年例

“年例”是盛行在茂名民间的一个集敬神、酬神、祭祀、祈祷、欢庆为一体的最盛大的民俗活动。在茂名当地,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农历正月起至二月底。年“茂名年例”被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游神、打醮,祈求人寿年丰;挂花灯、游飘色、舞狮舞龙、放鞭炮,欢天喜地;做大戏、放烟花,娱乐通宵。作为茂名最盛大的民俗活动,年例之日,亲友欢聚一堂,宴饮尽欢。

02跳花棚

跳花棚,于明朝末年从福建传入化州,沿续至今。其原生态跳棚,采用竹木禾草搭建台棚,进行“十八科”傩祭,是一种祈求驱邪逐恶、物阜民安活动的民间民俗舞蹈。年被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每年秋收过后,化州官桥中火嶂一带村民,在村边田头搭起草棚,跳起原始粗犷的民俗舞“跳花棚”。表演者穿着古代服装,戴着怪异面具,手持斧头、镰刀、锄头等道具,在锣鼓号角伴奏下,边唱边舞,抒发“驱邪除恶,物阜民安”的喜悦心情。

03六双花灯

六双花灯起源于信宜市镇隆镇六双村,从明朝末年开始,六双村花灯已有近年的发展历史。在清朝年间,村民在开发花灯式样时参照了宫廷灯和达官贵人府上所挂的灯饰,扎出的花灯日臻精美。

每年元宵节,各家各户都制作花灯庆贺,在村内进行花灯巡游,祈望风调雨顺,新年行福运。时至今日,已经成为广东信宜市一张文化名片。

04木偶戏

木偶戏行头小巧简单,一个戏箱可装完,一根扁担即可挑去表演,在民间又称扁担戏,明万历年间由福建传入粤西,历经数百年传承至今,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表演时,在一根扁担支撑的四尺见方小戏棚里,艺人坐在戏箱上,一手握杖头,一手持手竹操纵木偶,口里唱着戏文,双脚还要打击锣鼓和木鱼伴奏。木偶随着剧情唱做念打,并有斟酒、写字、舞剑、格斗等高难动作,精妙绝伦,引人驻足喝彩。

05信宜玉雕

信宜玉雕工艺起源于信宜金垌镇,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信宜玉雕产品主要有玉雕摆件、各种挂牌、挂件、佩饰、各种仿古玉件及实用器皿,传承至今已有花色品种达六千多种。年信宜玉雕被评为广东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信宜玉雕技艺十分精密,选料,需“量料取材”,构思设计新颖巧妙;精雕,造型合理生动,章法结构严谨,雕琢技艺精细讲究,制作工艺恰到好处;抛光,要充分体现层次感与质地美。其中,南玉工艺精品的信宜玉雕曾荣获国家级奖项多个、省级奖项90多个。

底蕴深厚的古城茂名

等你来感受岭南文化的丰富内涵

因林而兴的林都伊春

等你来领略林区文化的别样魅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zhouzx.com/hzjy/14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