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高效良方湿疹
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炎证性的皮肤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临床上一般分为急性湿疹(包括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急性发作三种)和慢性湿疹两大类。且二者又多相互转化。祖国医学根据本病有广泛性和局限性发病特点,故又有"浸淫疮"、"血风疮"、"粟疮"、"旋耳疮"、"肾囊风"、"四弯风"和"乳头风"等病名的命名。本病年四季均可发生。 病因 多因饮食伤脾,外受湿热之邪;或脾虚失运,素体蕴湿,郁久化热,湿热蕴遏而终成湿热相搏,或挟风邪,厉风,湿热,客于肌肤所致。慢性多由急性失治迁延转化而面成。或因血虚,风骤或因脾湿所致。 症状 周身或胸背,腰腹四肢,或阴囊,肛门出现红色疙瘩,或皮肤潮红而有集簇或散发性粟米大小之红色白疹或丘疹水泡,搔痒,或皮损溃烂,渗出液较多,常伴有便干溺赤,口渴、心烦等证,慢性多经常反复发作,缠绵不愈。且多出现鳞屑,苔癣化等损害,皮损处有融合及渗出的倾向。 论治本病可随证选用下列高效良方以治之。 1.清热渗湿汤鲜生地60克,淡竹叶12克,生山栀、净连翘、京赤芍各9克,冬瓜皮12克,五茄皮、茯苓皮、川柏皮各12克,芦根(去节)30克,灯芯2尺,野菊花9克,板兰根15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清热渗湿。 急性湿疹。 屡用屡验,效果甚佳。 (《许履和外科医案医话集》)。 本方是朱南山治疗湿疹之验方。加减∶搔痒奇甚者,加苍耳子,地肤子;继发感染而化脓者,加黄连、黄芩;小便不利者,加滑石、车前草。若配用三黄汤湿敷,青黛散麻油调敷(交替使用),效果更佳。 2.清热化湿汤川黄连2克,黄芩6克,炒山栀9克,玉泉散(包)15克,白藓皮6克,地肤子9克,细生地12克,茯苓皮12克,苦参4.5克,连翘9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清热化湿。 急慢性湿疹。 屡用效佳。 (《许履和外科医案医话集》)。 本方名为编者拟加。临床运用,可随证加减。必要时配用外治药,效果更好。 3.四乳散黄柏、白芷、蛇床子、川椒、雄黄各90克,铜录、黄丹、松香、枯矾各60克,苦参90克,烟胶30克,煅石膏克 上药共研细末。每用适量,用麻油调敷患处,每日数次。 清热解毒,收敛燥湿。 慢性湿疹,日久不愈,皮肤增厚水树皮状,(古称皮肤如蛀,今称淀粉样变)。 临床屡用,多能痊愈。 (《许履和外科医案医话集》)。 4.紫草消毒饮银花、连翘、紫草各6克,丹皮5克,僵蚕3克,浙贝母6克,生赭石、条参各10克,白术、茯苓各6克,广木香1.5克,甘草3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清热解毒,健脾祛湿。 小儿湿疹。 临床屡用,疗效显著。 肖展鹏(《辽宁中医杂志》(6)年)。 本方是石熙瑞老中医之经验方。加减;体虚神怯,加当归、黄芪、白参易条参;热重,加黄芩、栀仁;毒重,加赤芍、地丁草;湿重,加泽泻,土茯苓,重用白术;风重,加荆芥、防风;痒甚,加地骨皮、夏枯球,生地;热毒充溢于血络的重证,加羚羊角。方中赭石,必不可少。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zhouzx.com/hzzx/11103.html
- 上一篇文章: 缤纷六一节,情暖福利院焦作技师学院到儿
- 下一篇文章: 孩子耳道湿疹怎么办一招彻底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