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

坚持党建引领发展,村庄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变为现实

文/图羊城晚报记者全良波通讯员李诗名

走进茂名化州市南盛街道平垌村委会湖艳村,一栋栋漂亮的小楼房、一条条洁净的柏油路、一个个规划整齐的“小四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奔往小康画面。26日,记者走访获悉,目前,该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万元。在“加强党建”核心引领下,发展特色产业成为湖艳村奔小康的主要抓手,一步步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蓝图变成活生生的现实。

湖艳村变得生态宜居

党建引领振兴蜕变

“湖艳村能发生蜕变,既得益于抓住乡村振兴政策机遇,也是坚持党建引领的成果。”村委书记陈林兴说,年村里扩宽道路时,党员陈亚林、陈亚旺等纷纷争做表率,放下生意回乡协调村路扩建工作,带头出让屋地。在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时,党员干部废寝忘食,不分昼夜地进村入户推进项目建设的例子多不胜数。“外出经商党小组”16名党员让出自家屋地就超平方米。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近年来,湖艳村坚持党建引领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动员在家村民、外出乡贤、出嫁女、学生等群体以主人翁的意识,参与到村中工作中。陈林兴说,湖艳村在组织上进行改革创新,拓宽了基层治理的组织体系,除了党支部以外,还成立了“二会”(妇女联合会、村民理事会)、“三团”(学生团体、青年团体、志愿团体)等积极参与治理的组织团体,实现“村民事由村民议”的共建共治共享目的。

产业兴旺脱贫奔康

湖艳村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采取土地入股、资金参股方式大力发展种植业,让村民腰包鼓了起来,集体收入也多了起来。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万元,家家户户都住上花园式小楼房。

湖艳村祥华田园果业基地占地多亩,种有百香果火龙果等特色水果。该基地积极推进“三变”改革实施,全村30多户农户参与相关种植经营和务工,年创收益多万。据介绍,湖艳村依据自身优势和山村特点,结合“村企联建”,发展绿色园林经济产业、岭南特色水果种植产业、特色水产养殖和休闲垂钓产业、服装品牌连锁销售产业等四大特色产业。

其中,绿色园林经济是靠企业承租村集体土地发展起来的。湖艳村利用临近公路的亩坡地,引资多万元,建成沿路名贵树木、园艺花卉一条街,成为茂名最具规模的特色园艺产业,产品远销各地,带动百余人就业,成为推进乡村产业集聚发展的示范。

目前,湖艳村积极鼓励在外发展的“本土人才”回乡创业,并借鉴他们在外创业经验,培育新的能工巧匠、行家里手,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为湖艳村持续发展做好知识、人才与产业储备。

扬新风激发内动力

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湖艳村是茂名市文明实践示范村。近年来,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逐步开展,文明之风正吹遍湖艳村这块热土,激励农民群众积极投身建设美丽家园,使乡村文化内涵和文明程度不断提升,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

8年起,每年农历初七,湖艳村举办一场“奖学敬老”活动,通过举村参与表彰的仪式将文明实践的荣耀感深度强化,让“奖学敬老、仁孝传家”的传统家风与现代生活方式实现了有机融合。村民陈先生说,年,在外出乡贤的捐助下,湖艳村成立教育奖学基金,对每年考上大学的大学生和在校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奖励,坚持至今。这个传统极大改善村庄的风气,大学生数量从8年以前的10个提升到如今个。“现在大学生群体成为村中奖学敬老等活动的骨干,尊老爱学蔚然成风。”

在湖艳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目前,湖艳村在册志愿者共名,由村干部、乡贤、文艺爱好者、致富能手、爱心人士等人员组成,按照个人所长组成不同志愿服务队。根据不同的人群需求,湖艳村组织相关志愿服务队进行服务。

来源

羊城晚报责编

许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zhouzx.com/hzys/11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