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致幼儿园大班小朋友家长的一封信
亲爱的大班小朋友家长: 你们好!再过两个多月,您的孩子将告别快乐的幼儿园时光,迈进小学的大门,成为一名正式的一年级小学生。在这段充满憧憬和期待的时光里,您陪伴孩子准备好了吗?是不是也有一些焦虑和困惑?今天这封信特意为您解惑而发,请您查收!为精准了解家长朋友们的实际困惑,区教体局对大班家长和小学教师进行了幼小衔接问卷调查,发放并收回份问卷,收集大班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识、具体做法、存在的困惑和问题;掌握小学教师对幼小衔接的理解、认识和做法,以及对一年级儿童入学适应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通过梳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约有70%的家长朋友对幼小衔接的认识还停留在知识的衔接上,困惑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大方面:一是幼小衔接到底需要衔接什么?二是步入小学前,是否需要进行拼音和数学计算等知识经验的学习?为了帮助家长朋友们解除困惑,这封信将从“国家政策、幼儿园园长访谈、小学校长访谈、大班和一年级优秀家长经验交流”五个层面为您答疑解惑。国家政策篇 年3月30日,《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包括《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和《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进一步明确了幼小衔接的内容和目标。 入学准备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渗透于幼儿园三年保育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同时,也要围绕社会交往、自我调控、规则意识、专注坚持等进入小学所需的关键素质,实施有针对性的入学准备教育。要防止和纠正把小学的环境、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简单搬到幼儿园的错误做法。小学要强化衔接意识,将入学适应教育纳入一年级教育教学计划,教育教学方式与幼儿园教育相衔接。入学准备教育应注重“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等方面的有机融合,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准备,更不应用小学知识技能的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替代全面准备。小学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等作为招生依据,坚持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对学前儿童违规进行培训。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幼儿园、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对学龄前未成年人进行小学课程教育。幼儿园园长访谈篇 龙港实验幼儿园园长刘永红谈:幼小衔接衔接什么?幼儿园怎么做? 问题一:幼小衔接,衔接什么? 刘园长: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孩子经历的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幼儿园将入学准备有机渗透于幼儿园三年保育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帮助幼儿做好身心各方面准备,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那么,幼小衔接,衔接的是什么?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明确指出主要是以下四大方面:一是身心准备。如:向往入学,有良好的情绪,喜欢运动等。二是生活准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自理,参与劳动,增强安全防护能力等。三是社会准备。会交往合作,诚实守规,有任务意识等。四是学习准备。好奇好问,有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浓厚,有一定的学习能力等。问题二:幼小衔接,幼儿园怎么做? 刘园长:一是向往——了解小学生活,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孩子进入陌生的环境生活和学习,内心会有恐惧和不安,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充满期待地进入小学。我们会收集孩子对于上小学的各种疑问,制作成问题卡,然后有针对性地解决。比如:有的孩子想知道教室里有没有厕所,着急上厕所怎么办?小学生下课以后要干什么?书包里都有什么?等等,我们会根据疫情防控的要求,采用实地走进小学或云端参观的方式,帮助大班孩子全面、直观地了解小学的生活、学习环境,寻找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之处;邀请小学老师到幼儿园,和孩子进行面对面地交流;邀请往届毕业生来园讲解上小学后的趣事,让孩子感受小学生活的新奇。二是养正——锻炼生活自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前期我们多次和小学的领导、老师进行了幼小衔接方面的研讨交流,他们就指出:刚入学时部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弱、习惯差,铅笔、橡皮经常丢,课桌、书包里一团糟。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从小班开始,就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自己穿脱衣服、叠被子、换鞋子、自主取餐;玩完的玩具要分类整理、收纳;开展自理能力大比拼、小小值日生活动等。大班后期,我们会让孩子背上小书包,学习整理学习用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三是守规——引导交往合作,增强自律的规则意识。 通过到小学听课,老师指出:刚入学时会发现,部分孩子不会独立和同学交往;40分钟的课堂教学坐不住;有的同学不会听上课铃声等指令,缺乏规则意识。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活动方式,把规则意识的培养渗透在一日活动中。如:游戏活动中,同一活动区有混龄、混班的孩子共同活动;搬运器械、进行角色游戏等都需要互动合作,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交往方式,并尝试自己解决矛盾和冲突。活动前后设置提示音乐,引导幼儿学会听指令。集体活动中,要求孩子保持正确的坐姿、握笔姿势,专心倾听别人讲话,举手回答问题。引导孩子感受时间的长短,猜想并体验一分钟有多长,可以做哪些事情,规划课间生活。开展一定的规则类游戏,增强规则意识。四是好学——激发兴趣爱好,提高综合的学习能力。 家长可能更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zhouzx.com/hzxw/10811.html
- 上一篇文章: 小学语文16年级学习规划,太有用了为孩
- 下一篇文章: 今年暑假去哪到了这里就哪里都不用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