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脉鉴江,千载扬波,碧绿的鉴江水千百年来滋养着湛茂两地。摊开地图,粤西橘城、茂名化州市宛若坐狮,守在两广边界。

数十年来,化州因山脉延绵的不利地形条件与历史发展因素,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官方数据显示,化州市共有精准扶贫任务行政村条,其中省定贫困村39条(现均已达标退出)。其中,江湖镇车木根村、石湾街道长坡村以及江湖镇陈谢村,为珠海市司法局及其下属机构珠海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对口帮扶的3条贫困村。

4年帮扶,成效初现。如今在村里,产业基地平地崛起;平整的水泥村道,为村民进出铺设安全出行之路;获得奖教奖学的优秀师生信心更加坚定;已完成翻新修葺的民房建筑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珠海对口帮扶留下的“印记”,在这里随处可见。

脱贫了,继续干。按照省扶贫办文件要求,车木根村、长坡村、陈谢村目前均已顺利摘帽。而一名名扶贫干部,仍坚守岗位,一次次爱心帮扶,不断为村民农户传递温暖与力量。

●何丽苑梁涵

扶产产业基地百花齐放农户增收有盼头

清晨6时,42岁的长坡村贫困户(文中所指贫困户均已达到脱贫标准)荷梅香已备好早午餐,准备出门开始一天的工作。“夏天正午太阳毒辣,而且草也长得很快,得去得更早一些。”说毕,荷梅香骑上单车,出发前往数公里之外的果园基地。

从年起,在珠海市司法局的帮扶下,长坡村陆续建成了一片百香果种植产业基地。扶贫干部刘壁蓬介绍,该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目前已建成面积达亩。

“第一年因为运作问题,收益并不明显。随后基地调整与企业的合作模式,截至今年6月,已实现经济收益35.3万元,为涉及的户村民带来增收,为其中12户贫困户带来人均分红元。”刘壁蓬说。

要扶贫,先扶产。在珠海市司法局的扶贫工作中,尤其重视为村民留下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基地。“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增加贫困户收入的关键途径。”曾多年分管该局扶贫工作的珠海市司法局干部白志强表示。

另一方面,在距长坡村约35公里外,珠海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对口帮扶村陈谢村里,陆基箱式推水养殖扶贫产业基地为贫困户实现的增收效果更是明显。

罗非鱼、加州鲈鱼、生鱼……一个个深约3米的“集装箱”,如今已成为当地的明星“景点”。扶贫干部吴伟文介绍,陆基箱式推水养殖利用陆基箱进行标准化、模块化、仿原生态水产养殖,如此的循环水养殖模式具有产量高、耗能低、污染小等优点,所养殖的鱼类不仅更卫生可靠,且肉质鲜美,是当地的“抢手货”。

“目前整个养殖基地占地约30亩,共有18套陆基箱式推水养殖设备,均与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为期15年。”吴伟文介绍,项目自年动工以来,投入总资金累计.15万元,两年累计向贫困户实现利润分红约29.5万元,预计年产业基地净利润可达万元。

不仅如此,车木根村还打造了集养殖、种植、禽畜粪便处理沼气循环利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基地;该村还投入79.3万元建成80.2千瓦光伏发电站;太空莲水生植物种植基地项目也即将完工……

产业兴,增收旺。一幅产业经济加速起跑的蓝图,在车木根村、长坡村与陈谢村徐徐展开。

扶智捐资捐馆捐设备送爱送法送鼓励

“即便物质条件暂不如别人,你们也要懂得珍惜学习的机会,珍惜社会各界的关爱。”黄超玉合上课本后,又多嘱咐了一句。教室里的孩子们似懂非懂,点了点头。

今年已在车木根小学从教20年的黄超玉,既是一名语文老师,也是一名英语老师。这一路,她见证着一所不到人的村级小学不断发展,也见证着一批又一批贫困学生通过学习改变命运。

在化州,过去不少贫困家庭因没有经济能力,以及观念不正确,适龄学子辍学的情况没少发生。为帮助贫困家庭走出困境,教师们常常鼓励学子们要坚持学习。而这一切,珠海市司法局扶贫干部看在眼里。从对口帮扶化州开始之日起,该局扶贫干部便强调一定要让贫困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接收社会各界捐赠、规范管理和运作资金,对优秀教师和学生进行奖教奖学,是珠海市司法局“扶智”的重要举措。据统计,—年度,该局除落实教育补助师生80多人次,补助20多万元,帮助一批建档立卡贫困中小学生解决上学问题,还连续4年在车木根小学和长坡村小学开展奖教助学活动,激发教师更大的工作热情,激励全体学生努力拼搏。

全面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是该局的另一项重点工作。如今走进车木根小学、长坡小学,很容易看到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仪器、电脑室等设施设备。“该批设施设备,离不开珠海市司法局,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捐赠。”车木根小学校长吴族生介绍。

年,在珠海市司法局的帮扶下,车木根小学投入资金6.5万元,打造了建筑面积约70平方米的红色教育展览馆,“通过展出多件与革命相关的展品,展览馆为学生提供了红色教育阵地。”吴族生介绍说。

值得一提的是,发挥司法行政部门的资源优势,珠海市司法局还通过组织珠海律师、化州律师进校园等形式,定期开展送法进车木根村、进车木根小学活动,给村民及师生上起一堂堂生动的法制教育课,增强村民和师生的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能力,提高群众法律意识。

扶志克服“坐等靠要”思想确保贫困群众脱贫不返贫

“在这里,工资是按天算的,每天元,多干一天就可多给儿子攒多点钱。”连日在工地忙碌,40岁的黄升同声音沙哑了,他皮肤黝黑,但信心满满。自去到惠州后,黄升同很少请假休假,是工地里公认的“拼命三郎”。

在他看来,这样的工作机会来之不易。因为家中变故,被列入车木根村贫困户的黄升同过去既无固定收入,还得负责儿子肺炎治疗所需要的医药费,生活穷困。有了扶贫干部与村委会的帮忙,他得以在惠州找到了相对稳定的工作。“我得更加珍惜这一个机会。”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精准脱贫,贫困群众思想上的认识是关键,只有真正克服了“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坐等靠要”思想,才能确保贫困群众脱贫不返贫。

“过去,少数农户为‘评上’贫困户争得不可开交。近几年却有了可喜的变化,不少贫困户主动申请工作机会,想要靠双手挣钱致富。”驻车木根村扶贫干部李龙彬说。

转变的背后,是珠海市司法局把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做好思想引导、克服思想惰性,列入扶贫“扶志”工作的首要位置。

李龙彬介绍,仅年,他就与村委会联手为贫困户开展就业技能和非技能培训6次。在不断的思想工作与一次次的培训助力下,截至去年底,车木根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均全部实现就业。

长坡村方面,刘壁蓬则介绍,该村通过对有意愿务工的贫困户劳动力落实一人一案跟踪帮扶机制,建立就业帮扶台账,落实技能培训政策与招聘会,目前越来越多有意愿务工的贫困户劳动力,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为做实就业扶贫,下一步还将开展精准扶贫的创业就业培训,争取建立与外地的劳务协作机制,为农民工外出务工提供保障,最终为贫困群众托起‘稳稳的幸福’。”刘壁蓬说。

■面孔

珠海市司法局对口帮扶化州干部李龙彬:

“做一名乘风破浪的扶贫干部”

7月赤日炎炎,车木根村早稻马上可以收割,龙眼树上挂满沉甸甸的果子,还有养殖场内工人正忙忙碌碌,准备迎接新一批幼猪崽——集体经济的红火,给这条昔日的贫困村带来了希望。

8年,公里,珠海、化州无数遍来回往返。38岁的李龙彬发现,自年被珠海市司法局挑选成为扶贫干部至今,他竟成为珠海驻粤西各扶贫工作组中资历最深的“老大哥”。

奔走于一个个小山头

尽管已做好思想准备,但回想当年刚进村入户的场景,李龙彬还是心头一震:地贫、村贫、人贫,自来水不通,像样的村道也不通,还有一穷二白的村集体……“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化州人,原来我对贫困村了解如此不足。”他回忆称。

入户、调研……李龙彬一头扎进扶贫工作之中。圈地量地,砌墙盖棚,他亲力亲为;资金紧缺,他想方设法与企业家软磨硬泡;遇上台风天气,李龙彬更加忙碌——他得顶着风雨,到每一个项目、每一户贫困户家中看一看、问一问,才能放心。

“试过最长时间是连续89天‘泡’在村里。”李龙彬笑称,奔走在一个个山头的日子里,到镇上吃上一顿茶餐厅都成为了一种奢望。

“他像村民的大管家,事无巨细认真负责,真的很感激他这么多年的坚持与付出。”46岁的贫困户劳中勇如此评价。在与李龙彬合作多年的车木根村委会工作人员黎挺看来,李龙彬八年如一日的耐心与用心,换来了村里上上下下对扶贫村干部的敬佩与尊重。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断的摸索与试验,加上珠海市司法局的强力支持,一条党建扶贫、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就业扶贫相结合、多措并举的扶贫之路,终于在车木根村清晰成型。

在扶贫工作中推进“厕所革命”

“门口怎么又堆满了垃圾?”7月1日,笔者随李龙彬走进了车木根村一贫困户家中。炎炎夏日,垃圾在高温的发酵下散发出阵阵恶臭。

原来,该贫困户家中有11口人,除两位孙子,其他家庭成员均因年老、智力障碍而失去了劳动能力。生活无法自理的他们,全靠李龙彬及村委的募捐,才有了衣服、被子等生活必需品,才办好了贫困户的生活补助金申请。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因为没有厕所,起初这一户人竟用衣服包裹着粪便,丢在阳台上。”李龙彬说。卷起裤脚衣袖为其清洁不说,他与村委还负责出资请来清洁工定期上门打扫,并帮助该贫困户建起了一座厕所。

在日后处理农村纠纷的过程中,李龙彬发现,厕所问题是引起邻里纠纷的一大缘由。如何改善农村厕所卫生状况,帮助群众脱贫的同时,积极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村容村貌和村里的卫生状况,成为李龙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zhouzx.com/hzwh/11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