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晓波

犀湾村乃粤西化州市一个小山村,倚落在鉴江流域一段自北向南蜿蜒盘旋的n字型所包围位置,形成得天独厚的依山傍水优势。

犀湾在近代属南安乡,有“文化之乡”之称,人才辈出。上院李氏乃犀湾名门望族,在历史上声名在外,“一门廿五举人四进士”是上院李引以为傲的传奇。

据说,目前保存的双牌村就是上院李氏叔侄二人中举后报录人送来两块牌匾而得名。清朝化州唯一一个进士李士周也是出自犀湾上院李。

犀湾当地文化氛围浓厚,素来崇尚音乐、武术、书画等艺术,由祖上遗留下来的宫廷音乐《十八学士风云会》,年被茂名市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

历史如烟,近数十年犀湾村变化巨大。极少数人会知道犀湾曾有八景和三奇。

说到八景,我们很容易联想到广州八景。广州八景起源于宋代,此后历代会评出新八景。由此可见,八景的提法历来有之。

犀湾文化人沿用羊城八景的提法,在犀湾当地选出八景,既有模仿也有实涵。

犀湾所处地形,确实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宏大的天然景观孕育了这里的人杰辈出。

鉴江水系绵延千里,江影婆娑,浪潮翻滚,给当地民众带来了鱼虾蟹食材,也带来了船舶交通、帆影飘动。

农业社会的景观,除了自然风光,就是人文活动和建筑名胜,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是日出印象、清明上河图和巴黎圣母院。犀湾的近代景观,大抵逃不出这个范畴。

因此江边帆船涌动,已经是一个小村落少有能拿出手的恢弘场面。试想墟日时段,人们赶集购物,出入频繁。周边乡镇人们不远百里赶来,少不了走水路,那就得乘船扬帆。以前的江水连绵不绝,也没有水闸之类的工业布局,河道宽阔,可容纳船只较多,当几十上百白帆起航,碧波之上,白影点点,排行成形,顺风而行,此情此景,令人心旷神怡。

其宏大好比高速公路快速疾跑的车,呼啸而过,连续不断。但与高速公路不同的是,鉴水自然而发,江风悠然而生,帆船夹带着浓郁的古朴气息,船夫穿着没有修饰的短白卦,可谓人文自然的绝佳组合,既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的振奋人心,也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春风得意。“江村帆影”此景自然成了。

在喘急的鉴江浪潮翻滚中,靠杨梅官地与江口门方向,一抹湾流集天然与地势于一体,冲击出一处浅滩之地,久而久之,淤泥厚积,岩石堆砌,大自然鬼斧神工锻造出一块神似犀牛的坡地,每当日落黄昏之时,犀牛的剪影在余晖的映衬下格外引人注目,此景甚妙,美不胜收。文人雅客踏浪观景,轻风拂面,自有一番诗趣。此乃“牛湾夕日”(具体名已失传,此名乃暂代名)一景也。据说犀湾的正解则来源于此,又称牛湾,寓意自是出自这头犀牛。

牛湾夕日沿江而下,至沙路坡与凌村的湾道处,常年有摆渡人在此摆渡,渡人渡物,直至今日仍保留着这一古老的摆渡方式,只是跟古代不同的是人工变成了油轮,船只一次能载12-20个人,一趟收取每人几毛到数元渡脚(船费)不等,有摩托车的多加一份,遇到犀湾村人过渡,则一律免费,算是为人民服务。以前交通不便,船只窄小,一船只载数人,月圆之夜,漂渡过江,往往靠人工撑船,乘客累了躺在船仓观月,看那月光银白,白云飘动,清风徐来,瞬时进入忘我佳境,别有一番享受,往往忘却世间烦恼,陶醉于月色之中。此乃“卧舟望月”一景也。

以上乃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中成为八景之一的,不得不说“题雁落塔湖光”。题雁塔湖光一景我经过多方收集,竟然被我发现这一张残片:

尽管照片不够惊艳,却也确实有点小激动。

题雁塔始建于明代,后来清朝重修题雁塔,由村人发起,并向进士李士周请求协助募集资金,最后落成时还刻有李士周的题字,“题雁塔”几个字保存于石匾至今,是一副有故事的牌匾。

题雁塔供奉的是魁星,这是掌管读书命运的天神。以前犀湾的读书人考试前都要到题雁塔拜魁星。题雁塔相当于犀湾的孔庙,是读书人寄托梦想的地方。

另外,犀湾有三奇,其中一奇据说叫做“飞沙叠嶂”,大概在凌村一带的沙滩上,那里长年有飞沙吹来,日积月累,最后形成一个巨大的沙嶂。

此四景和一奇仅仅是从前辈老人口语相授得来,由于资料残缺,知之者不多,恐怕要失传于世。

如果你知道更多关于犀湾八景和三奇的故事,欢迎留言补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zhouzx.com/hzny/13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