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需要吃什么 http://m.39.net/disease/a_5898665.html

东北的民族与国家(20)——契丹

公元前年,生活于东北的东胡部族,被匈奴击溃后,余部散落于乌桓与鲜卑山,渐渐重新聚集而成为“乌桓”与“鲜卑”部族。

汉末,东部鲜卑分化为慕容部、宇文部与段部三个族群。其中的鲜卑宇文部,是一支融合东胡、匈奴与东北其他小族群而成的一个部族,主要居住于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流域。

跟其他两个东部鲜卑部族相比,宇文部的族群构成成份相对复杂。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宇文部自独立成族以后,便与慕容部相争不断。在公元年,宇文部终于被慕容前燕所灭。

朝鲜《三国史记》中有记:“高句丽小兽林王八年(公元年),契丹人犯高句丽北边,陷八部落。”这是在史料上第一次出现“契丹”的名字。

这意味着,最迟在公元年之前,契丹便已经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族群。这个族群与库莫奚一起,最初生活于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流域。由此,可以大致判断,契丹与库莫奚,其主要的族源,是溃散之后的鲜卑宇文部,融合了其他的一些小部族之后而形成。

南北朝时,惨遭北齐蹂躏的契丹四处投附。一直到隋初,归顺隋文帝之后,契丹被安置于渴奚那颉之北,自此之后才得以渐渐地发展。

唐太宗时期,逐渐壮大的契丹,依然在西拉木伦河流域以放牧为生。此时整个部族已经拥有四万多的兵力,分成八部。在唐太宗亲征高句丽时,曾跟随作战,因此在贞观二十二年(年),被唐朝赐姓李氏。其首领窟哥被任为松漠都督府都督。

此后,时叛时降的契丹,不断地从唐朝攫取利益。其中,靠近中原地区的迭剌部,由于在一定程度上采取汉化措施,引入中原的工匠,鼓励农耕,使其势力得以迅速壮大。

后梁开平元年(公元年),迭剌部的阿保机被推举为契丹首领。雄心壮志的阿保机,北击室韦,东北讨女真,西南征服奚族,南掠河北、河东。在对中原的掠夺中,阿保机俘获了许多的汉人,包括韩延徽、康默记、户文进和韩知古等人。这些人在契丹的汉化进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们首先怂恿阿保机效法中原帝王,建立世袭的权力更替制度。

在连续平定了三次“诸弟之乱”后,阿保机又杀死了反对他的七部首领,彻底一统契丹八部。

年,耶律阿保机在龙化州(今内蒙古昭盟八仙筒)以东的金铃冈筑坛即位,称“大圣大明天皇帝”,立皇太子,定国号“契丹”,建元神册。

在这些汉臣的辅佐下,阿保机如愿地成就一代帝王伟业。然而,大辽的国运从此却深深地与汉文化相捆绑,至死未休。

阿保机登位后,一切国事政事,皆以中原王朝为学习对像。他任韩延徽为政事令,韩知古总知汉儿司事、统管汉族事务;制定契丹新的礼仪制度;并在契丹故地潢河之畔兴筑皇城,契丹贵族从此开始从逐水而居的游牧生活方式,慢慢地转向在城市之中更为安逸的定居。

辽神册五年(公元年),阿保机令耶律不古和耶律突吕不,仿效汉字偏旁创制契丹大字。此后又令其弟迭剌以回鹘文创制契丹小字。契丹文字的出现,使契丹人的文化水平有了质的提升。但是,由于契丹两种文字皆晦涩难懂,这些文字只在辽朝上层官方中使用,终辽一代,更为通用的,依然是中原的汉字。

一边引进、学习、吸收中原的文化,阿保机一边依然没有停止对中原的攻伐。在南下的征伐中,契丹依然将掳掠汉人作为主要目标,甚至会将中原整县整州的汉人掳走北迁。“每数十骑,驱汉人千万,以长绳连头系之于木”,强行驱迫而还。

这些被迫北迁的宠大汉人民众,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辽地农业与工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不断地改变了故辽之地的族群组成成份。

在得到燕云十六州之后,巨量汉人的融入,使辽国的汉人比例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汉化,由外而内,开始不断地渗透入契丹人的方方面面。

到宋国统一江南之时,已经深深接受汉人文化的契丹贵族,早已失去了先祖们的斗志。对他们来说,战争已经不是一种攫取财富的必要方式。着汉服、吃汉食、过汉节、追汉诗,这些已经成为契丹上层贵族的流行标志。

年,“澶渊之盟”的签订,以及之后对西夏的主动结交,使辽国进入了全速的发展时期,也开启了其艺术的辉煌时代。自此,辽国无战事,只余诗画。

近百年的和平年代,使深受中原文化影响的契丹人,创造了游牧民族历史上,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

辽国数位帝王,其文学才赋并不输于北宋诸帝。比如十岁能诗的辽圣宗,一生作诗五百余首;喜欢以诗唱和的辽兴宗;还有极善诗赋且著有诗文集《清宁集》的辽道宗。

上有所好,下必效焉。契丹的许多宗室也一样擅长诗文,如耶律倍、耶律国留三兄弟、道宗皇后萧观音等。

辽朝文化艺术上最有特色的成就,当属他们的绘画艺术。

东丹王耶律倍“多写贵人酋长,至于袖戈挟弹,牵黄臂苍,服用皆缦胡之缨……”他画的马“骨法劲快,不良不驽,自得穷荒步骤之态。”其作品多被收入宋内府,誉为“神品”。

此外,辽兴宗、耶律防、耶律题子、外戚萧干等也皆以画作闻名于世。

辽代绘画艺术的成就,还体现在大量的墓室壁画之中。这些壁画内容有草原风光、蕃汉人物、飞禽走兽、祥云花草、穹庐车帐等。

另外,辽朝的石雕、砖雕、石刻、石经幢、石浮图、木雕、泥塑等作品,无不体现出高超的艺术成就。

没有战争的和平年代,对于老百姓的安乐以及艺术文化的发展,无疑是弥足珍贵的机会。但是,彻底的汉化,却使契丹人完全失去了忧患的意识。以至于被刚刚崛起的女真人一击而溃。

然而,即使是国家灭亡了,对汉文化的热爱依然牢牢地镌刻在契丹皇族的骨子里头。

最典型的是金末的契丹皇族后人耶律楚材。在辅佐成吉思汗父子三十余年的生涯中,他为蒙古制定法令、设立州郡长官制度、分治军民、搭建赋税体制,并积极恢复文治。终其一生,耶律楚材都在推动“以儒治国”的政治梦想。他所采取的各种汉化措施,为元帝国对中原的统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zhouzx.com/hzwh/12100.html